太陽能產業吸引集團、傳產業者爭相跨足,新進集團多半選擇投資風險較低的矽晶技術切入,且在產能迅速擴張下,規模已具競爭力;另部分集團、傳產業者則挾可觀資源,彌補台灣太陽能供應鏈後段模組製造與應用整合的不足,尤其藉太陽能製造基地加速往亞洲移動,有助降低成本,未來將更有利於擴大產品出口至歐美及中國大陸的機會。
太陽能產業競爭者眾,打團體戰已勢不可當,未來產業垂直分工將走向垂直合作。 |
光電科技工業協進會(PIDA)經理暨資深產業分析師陳婉如表示,無論大集團、傳產業者紛紛透過技術已臻成熟的矽晶技術切進太陽能市場,快速累積不容小覷的出貨量規模;抑或憑藉有力的資金進軍產業鏈後段模組生產與系統整合領域,皆可補強台灣太陽能產業後段的欠缺。目前,聯景、英穩達、台積電、聯電、光寶、華新麗華、中鼎工程等集團或傳產企業競相部署太陽能市場。
現階段,歐洲仍為太陽能最大宗市場,然隨著歐洲主要國家補貼政策陸續下修,市場擔憂2011年補助削減後報酬率降低,將影響安裝意願。為維持太陽能裝置量成長,模組價格下降為必要手段,此將導致全球太陽能產業分工版圖發生變化,以及太陽能主流內需市場將由新興市場接棒演出。
陳婉如分析,歐洲、日本製造優勢的流失,將促使歐洲、日本業者相繼對台釋出模組和電池代工訂單,導致全球太陽能製造重鎮逐步轉移至亞洲地區,再加上台灣太陽能廠陸續至中國大陸投資,以擴大產能、降低成本及搶占廣大的內需市場,未來台灣將透過強而有力的後段模組與系統整合分食歐美、日本及中國大陸市場大餅。現今,綠能、茂迪、旺能、昇陽光電、精曜科技、敬偉綠能、台虹科技等台灣太陽能業者已西進中國大陸投資。